News
《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指数评价报告》显示,成渝地区协同创新水平快速提升,协同创新总指数增长9.5%。其中,创新合作指数增长最快,达到17.0%,产业联动指数增长14.0%,位居第二。
成渝地区协同创新表现出了不少亮点,如: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创新人才不断集聚,成渝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合作不断深化,产业联动加速、成渝地区重点园区支撑能力提升,环境支撑更加有力、成渝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方面。
目前,成渝两地通过交流协作,已结出产业协同的“果实”。例如,在微电子产业领域,成都高校多、人才多,在芯片设计上有优势;而重庆芯片企业密集,两地“合璧”,协同创新,加快壮大成渝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实力,做强“中国芯”。
两年时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等一批重大平台相继落地,重庆金凤实验室、天府兴隆湖实验室等数个重点实验室揭牌运行,双方在共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合力打造科技协同创新高水平样板上稳步前行。
事实上,发展“硬科技”产业集群,也是成渝两地提升科创实力的一环。近两年,成渝两地吸引了很多龙头企业投资落地,加速产业集聚,促使两地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提高,创新实力日渐加强。
围绕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两地选择从最有合作基础的汽车产业、电子信息等领域率先突破。汽车产业方面,两地编制完成汽车产业合作图谱,共同开展线上线下供需对接活动。截至6月,两地共有130家零部件企业参与对方整车配套。同时,两地在协同建设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投入运营氢燃料电池汽车440辆,联合申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也有重大进展。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同意成渝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在成渝枢纽规划设立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和重庆数据中心集群。
围绕协同共建西部科学城,成渝两地陆续做了这些: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联手成立八大产业联盟;成渝两地科技部门共同发布2021年“川渝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申报通知,聚焦四大领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成渝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双城经济圈科创母基金,成立成渝地区技术转移联盟,组建川渝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针对产业集群发展,今年4月,《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明确要聚焦重点产业链,推动产业建圈强链落地落实,夯实产业支撑。
目前,在两地科创主管部门的全力推动下,成渝两地科技创新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双城协作的支撑力越来越强,一批批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落户,一家家科创企业登陆上市……成渝科创“朋友圈”越来越大,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影响力飙升!
(免责申明:本站所推出新闻文章部分为非原创内容,我司仅用于企业相关信息展示以及行业知识动态分享学习。如有侵权请您随时联系我们,我司会配合安排删除相关内容。技术负责请联系:haoxiner@xinyuanmat.com)